2015年4月9日

324中央研究院・演講稿 : 關於「日本思想史的成立」 第一節


1   「日本思想史」的成立

  我在這裡提出的主題「日本思想史」,指的是所謂「日本思想史」這個學問上、方法上的概念之形成,並不在探討日本思想史的起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主題也可以改為「日本思想的形成」,因為是從「日本思想」這個概念以某種形式成立以後,其歷史上的推展便是「日本思想史」所要探問的內容。「日本思想史之成立」的問題同時也是「日本思想之成立」的問題。
  會這樣看「日本思想史的成立」這個題目乃是出於我的一個思考前提,那就是:「日本思想史」這樣一個概念,還有它的對象「日本思想」這個概念都是歷史敘述上的構成物。時間上確實說來是在近代二十世紀的日本形成的,決不是與日本列島及其住民一起,自原初以來即以古風(archaïque)之姿自然存在的東西。
  然而,在日本近世(前近代)的德川時代,國學家本居宣長(1730~1801)藉由註釋日本最古的漢字書寫文本《古事記》(712年)宣稱日本人的語言、精神、思想乃是日本列島與其住民固有之物。因為宣長,〈日本樣式〉的固有性首次有系統地被提出來。可是,在漢字書寫的文本《古事記》上建立的〈日本樣式〉的主張,必需要把複合的東西化約、跳躍,還有隱蔽,這都是出於將要成立的近代民族國家日本(nation-state)對於民族主義之純粹型態的〈日本〉的需求。
  我認為本居宣長等國學家是〈日本樣式〉固有主義的倡議者。美國的日本研究者把宣長等人的國學譯為nativism,確實不差。宣長等人主張的〈日本其來有自,亙古不變〉這種固有主義在明治(1868年)以降的近代國家形成過程中承繼為民族=國家主義(nationalism),而這個被近代承繼的〈日本樣式〉的思惟和取向,到了昭和(1925年)時期以歐洲文獻學、詮釋學的方法生成了「日本思想史」或者「日本精神史」。此時,不只從日本人的思想文本,更從各式各樣的語言表述當中詮釋性地抽取出「日本思想」「日本精神」以及「日本的民族性」並記述下去。昭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躋身先進國一員的日本朝向極權主義國家轉型的時代。昭和時期的極權主義國家日本就是在中國大陸爭作帝國主義覇權而發動戰爭的日本,是那樣的昭和日本形塑了「日本思想」和「日本思想史」。


譯者: 黄毓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